12月18日,2022“茶和全国 同享非遺”主題活動之“益美益陽 古道茶鄉”分會場活動,在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安化黑茶文明藝術館舉行。
活動包含千兩茶展演、茯磚茶展现等。旨在全方面提高新時代非遺保護傳承水平,讓益陽的千兩茶、茯磚茶制造技藝不斷發揚光大。
“今日,我們团聚在益陽安化黑茶文明藝術館,盛大舉辦‘茶和全国 同享非遺’主題活動‘益美益陽 古道茶鄉’益陽分會場活動,與全國相關省市一同慶祝這一偉大盛事。”益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計偉的掌管詞,拉開了活動的前奏。
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明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明遺產代表作名錄。
至此,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明遺產名錄、名冊,居国际第一。其间,湖南的千兩茶制造技藝、茯磚茶制造技藝、君山銀針茶制造技藝3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並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開始種茶、採茶、制茶和飲茶。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萬裡茶道等,茶穿越歷史、跨过國界深受国际各國公民喜愛,已經成為中國與国际公民相知相交,中華文明與国际其他文明沟通互鑒的重要前言,成為人類文明一起的財富。
茶號悠揚昂扬、茯磚穩重方正,在活動現場,千兩茶展演、茯磚茶展现同台扮演。
“茯磚茶是黑茶的靈魂,千兩茶是黑茶的神韻。”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劉仲華在視頻致辭中表明。
千兩茶展演活動分為“千兩茶歌舞”及“千兩茶茶藝”兩個部分,包含千兩茶制造工藝、新千兩茶號子、敬茶歌、千兩茶沖泡茶藝等扮演,以動態及新穎的方法將一系列具有安化特征的茶類扮演節目展現在觀眾面前,展現具有濃郁当地風情的黑茶文明。
茯磚茶展现環節,採用茯磚茶中心技藝制造的“宗茯茯茶”“陳皮茯茶”等 10 余種新品,以靜態方式向觀眾展现近年來茯磚茶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在制造技藝的產業化運用作业中所做的作业。
據介紹,此次活動旨在全方面提高新時代非遺保護傳承水平,讓益陽的千兩茶、茯磚茶制造技藝不斷發揚光大。
团聚雪峰山下、資水河畔,舉辦“茶和全国 同享非遺”主題活動,一起慶祝“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作為東道主的安化縣委書記石錄明,也深感谢動。
近年來,安化始終安身地域特征文明資源,大力推進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明遺產傳承保護,切實做好普查、发掘、研讨、闡釋等各項作业,有力推動縣域文明資源更好地傳承發展。現有非遺國家級項目2項、省級項目4項、市級項目31項、縣級項目26項。
“特別是本年11月29日,安化黑茶千兩茶、茯磚茶制造技藝,與其他42個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一道,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在石錄明看來,這一安化黑茶文明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大盛事,必將載入史冊。
無黑茶不安化。安化地處湘中偏北、資水中游,全縣總面積4950平方公裡,是國家重點生態功用區、中國黑茶之鄉、萬裡茶道的起點。安化歷史悠长、人文厚重,一片葉子香飄千年,是我國黑茶的發源地、梅山文明的發祥地。
上一年,安化全縣茶園面積發展到36萬畝、茶葉加工量達8.5萬噸、綜合產值為230億元,實現“一片葉子成果一個產業”的傳奇。
石錄明表明,下階段,安化堅持把非遺作為展现文明自傲的重要窗口、推動文明惠民的重要載體、促進文明傳承的重要前言、發展文明產業的重要抓手,深化基層一線、深化群眾身邊,不斷发掘特征地域文明,持續擦亮非遺大縣文明品牌,更好地推動本乡優秀傳統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增強湖湘優秀傳統文明的生命力、創造力、影響力,唱響安化聲音、貢獻安化力气,讓公民群眾的精力文明生活愈加豐富多彩。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